12月3日,2023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(广州)闭幕。在当天的活动上,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·特肖梅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采访。谈到对本届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的印象,穆拉图说:“中国领导人的贺信和发言对我们深入‘读懂中国’有很大启发。”
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·特肖梅
1976年,穆拉图·特肖梅以埃塞俄比亚公派留学生的身份来到中国,在北京语言学院(现北京语言大学)学习中文,1977年进入北京大学学习,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。1985年至1991年,他在中国继续深造,获得博士学位。后来,他还担任过埃塞俄比亚驻中国大使。2013年10月,穆拉图当选埃塞俄比亚总统。2014年7月,穆拉图把中国作为就任总统后出访的首个国家。对中国,穆拉图·特肖梅有着深厚的感情。
在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上,穆拉图深情回忆起了他在中国的岁月,穆拉图说:“现场的记者大都没有经历过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,而我亲身经历过,因此更能看到40多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。”
穆拉图说,要读懂现在的中国,就要理解过去的中国,这样才能理解中国成就和中国的成功故事。中国之所以能获得成功,得益于良好的政策,这些政策不是“纸上谈兵”,而是能真正落实落地。此外,中国的政策不仅有延续性,也会根据情况的变化提出新思路、新理念。
“中国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是一件好事。”穆拉图表示,中国的经济发展塑造了巨大优势,中国是世界各国重要的贸易伙伴,是重要的投资来源地,也是重要的合作方。
穆拉图曾长期在农业部门任职,担任过埃塞俄比亚农业部部长。埃塞俄比亚80%的劳动力从事农业。在回答羊城晚报记者提问时,穆拉图表示,中国在保障埃塞俄比亚粮食安全方面作出很大贡献。“我们与中国合作,中国帮助埃塞俄比亚开垦土地,兴修水利,现在我们更需要化肥方面的合作,中国也能提供相应帮助。”
谈到埃塞俄比亚与广东的交流,穆拉图表示,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到广州的航班,在20多年前就开通了,现在的航班更加密集,这条航线不仅服务埃塞俄比亚,也服务整个非洲大陆的乘客。这反映了埃塞俄比亚与广东在人员和经贸方面的往来日益密切。
参加此次“读懂中国”国际会议,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?穆拉图·特肖梅告诉羊城晚报记者:“中国领导人的贺信,对我们深入‘读懂中国’有很大启发。”
文 | 记者 赵鹏 付怡
图、视频拍摄 | 记者 宋金峪
视频剪辑 | 记者 黎杰文
来源 | 羊城晚报•羊城派
眼下,湖南益阳市南县正抢抓晴好天气,组织人工、机械加紧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。
在益阳市南县华阁镇德胜港村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,施工人员进行了“小田改大田”的作业。
德胜港村党总支书记 陈淼:我们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大概是1600多亩,今年11月10日左右开工。目前完成的进度大概是10%左右。
德胜港村的农田过去多是高低不平、大小不一的“巴掌田”,不利于农业生产。近年来,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,这些“巴掌田”逐一被改造成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渠相连的高产田。
南县是2023年农业农村部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试点县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3.83万亩,打造高标准农田万亩示范片1处、千亩示范片11处。
山东德州:抢抓冬闲时节 建设高标准农田
山东德州是全国整市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试点市。最近,当地利用冬闲时间,加快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,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。
在德州市齐河县焦庙镇的一处高标准农田里,多台挖掘机、平地机等机械进行路基施工、河道清淤等作业。
齐河县种粮户 李建国:以前田间地头生产路都是土路,特别是赶上收庄稼的时候,下雨路面积水,大型机械根本进不了地。现在好了,后续路、水、电都接到地头,我们种地也有底气,也比原先轻松多了。
齐河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在220万亩以上。今年,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10.4万亩,涉及6个乡镇,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打机井、铺设节水管道、修建桥涵路闸等。同时,当地电力部门也对电力设施进行升级改造,保障灌溉用电。
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刘志庆: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,粮食产能提高10%至20%,平均每亩每年节本增效500元左右,能够有效增加群众的收入,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。(央视新闻客户端)